1版·封面
孫伯翔:
我是一個布衣書家,
一生耕耘在中華文化這塊沃土上
在當代書法史上,以“魏碑”擅場且能在此基礎上生發出自家風格與面貌者,應首推津門之孫伯翔先生。
應該說,在近30年當代書壇上,孫先生一路走來,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于他獨樹一幟的“魏碑”書法。尤其是以《始平公造像》為根基的風貌與氣度,不僅影響了一代人的“書法觀”,同時,更為曾幾何時一直以“帖學”為正統的書壇,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參照系。他以深沉與凝重的書寫,開拓了當代書法審美的視野;他用獨具的匠心與情懷開辟了一條屬于自己又屬于大眾的清新、博大的書法風尚。從他的揮灑間,我們早已忘卻了“碑帖”體例上的所謂不同,看到的卻是昂揚的精神、大樸不雕的境界,以及他勤勉、老實、通達的信念與追求。
“魏碑”體相對于“帖學”傳統而言,確實少了些“韻致”與“風流”,但它卻多了些“樸質”與“天然”。那些曾一度被詬病的“氈裘之氣”與“粗鄙”的特質,也可能正是“世道”與“人心”中所最缺少的“神奇”之處。當然,這種“化腐朽”也的確需要相應的本事與人生局量。在我們看來,孫伯翔先生,就是這樣一位成功的書家。
那天,第一次造訪孫先生府上。也第一次感受到他的“天真”與“活潑”。八十一歲的老人,機敏風趣,對不正之風一針見血,公允地鞭辟與評騭,讓我們第一次領略了這位大書家“莊嚴書寫”的另一面……
我本一耕夫,
硯田斯沃土。
霖雨隨天賜,
但知筆下苦。
這是孫先生的詩,也是他為人為藝的真實寫照。
2版·要聞
● 中國書法出版傳媒學習“三嚴三實”專題教育
● 中國書法出版傳媒制定“三嚴三實”專題教育實施方案
● “逸筆遺珍——啟功藝術回顧展”在京亮相
● 《李鐸》入藏國家圖書館(國家典籍博物館)
3版·歷史
● 瑤臺嬋娟,不勝綺羅——褚遂良的楷書(文/翁志飛)
● 李世民《王羲之傳論》注析(文/甘中流)
● 【人物春秋】智永
4版·鏡像
孫伯翔:書法創作隨想
5版·文心
● 【文人書法】馬一浮先生的書與詩(文/管繼平)
● 【書家心事】“柔軟的 單薄的”(文/朱以撒)
● 【書法鄉土】心儀龍門(文/龐任?。?/span>
6版·教育
● 欲得身心俱凈好,何妨翰墨作生涯(文/梁厚能)
● 【畢業季】北京師范大學畢業生作品選登
● 【書法課堂】永字八法
7版·學術
● 嚴整與清秀——沙翁早年所書《陳君夫人魏氏墓志銘》(文/石劍波)
● 小議書法的傳統繼承與個體特質(文/吳志輝)
8版·鑒藏
● 傅申:故宮本懷素《自敘帖》之我見(下)(文/田洪)
● 蘇州博物館所藏清代狀元書扇(文/龔建毅)